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中心  >> 教海探航  >> 查看详情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布时间:2022-11-07 17:19:21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巧妙的导入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心是愉快的,行动是积极的。观察、思维、记忆等活动就会最有效最主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景。在一节数学课开始时,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先让学生举例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随后教师让学生做小考官报出年份,教师判断它是闰年还是平年。由于教师对学生所报的年份都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教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从而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人的创新意识主要依靠求异思维,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尽管学生的创造性没有客观的价值,但对学生自己来说,从主观上看是新的,研究过程是创造性的,因此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开发其创新潜能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三、精心设计练习,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课堂练习除围绕本节课重点设计外,还应适当设计一些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习题。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在学生学完乘法的意义后我设计这样一组练习,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①8+8+8+8+8+8;②1+3+5+7+9+11+13等这样的设计紧扣本节课的重点。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进行创造性学习。
  四、尝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在探究学习中要把自己当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摆正教师地位的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发现型的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努力的目标,要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后就能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问题,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践证明,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